© Copyright 2001-2018 HG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©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
地址:福建 泉州 台商投资区 洛阳大道491号 邮编:362121 联系电话:0595-87354000 87354001 87354002
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方案
一、专业培养目标
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、美学与科学的结合体,是文化艺术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组合,既具有艺术性的形象思维,又具有工程性的逻辑思维。培养学生以服饰产品创新的核心,指导学生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创新理念,对服饰文化的本质充分的理解,培养能在服装行业从事服装的设计制作、服装工程管理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。
二、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结构
1、培养规格
(1)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与手绘技法;
(2)掌握服装款式电脑设计操作技能;
(3)掌握基本制图技能, 具备服装结构样板处理的能力;
(4)掌握立体裁剪创作的技能;
(5)掌握服装CAD和电脑制图切割的实操技能;
(6)掌握服装贸易知识;
(7)成衣制作工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四级(中级服装设计定制工)和三级(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)技能鉴定考核。
2、知识、能力、素质要求
(1)知识方面
要求掌握服装设计、素描、设计构成、色彩构成、服装设计原理、中外服装史、服装配饰与配件、制作工艺流程等理论知识和服装设计研发技术。
(2)能力方面
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服装款式设计研发的技能;掌握电脑制图,并具备服装结构处理和能对裙裤、西装、礼服、运动装制板的能力;具备对服装新款式设计的创新能力。
(3)素质方面
要求学生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、品质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,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,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、公关能力、适应能力、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3、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结构
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结构=知识模块+能力模块+素质模块
知 识 、 能 力 、 素 质 结 构 |
知 识 模 块 | 基本文化知识 | 大学语文、计算机基础、大学英语、摄影基础 |
职业基础知识 | 素描、色彩构成、设计构成、服装设计原理、中外服装史、服装配饰与配件 | ||
岗位需要的 职业知识 | 服装设计、服装工程管理、款式设计、服装贸易 | ||
能 力 模 块 | 现代社会技能与能力 | 人际沟通、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、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、自主创业能力 | |
职业技能 与能力 | 各款式手绘技法与计算机款式设计技能 | ||
各款式结构设计与制板技能 | |||
服装CAD、电脑制图切割实操技能 | |||
服装立体裁剪创作技能 | |||
服装款式创新研发能力 | |||
成衣制作工艺技能 | |||
素 质 模 块 | 思想道德素质 | 树立正确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,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| |
人文素质 | 正确的审美观点,一定的艺术修养,良好的职业道德 | ||
职业素质 | 服装研制、品质管理 | ||
身心素质 | 身心健康,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能力 |
三、毕业要求及就业方向
1、毕业要求
(1)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课程,修满所规定的学分;
(2)获得服装设计定制工中级、高级技能证书;
(3)通过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;
(4)通过省计算机一级考试;
(5)体育达到大学生合格标准;
(6)按要求完成各项技能训练,成绩合格;
(7)按要求完成顶岗实习、毕业实习任务,成绩合格;
(8)独立完成毕业作品或毕业论文,取得及格以上成绩。
2、就业方向
在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、服装生产工艺设计、服装打板、服装推板、服装生产工艺单编写、样衣制作、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。
四、修业学制
大专三年(学年学分制、弹性学制)
五、课程设置
1、主干课程简介
(1)服装设计原理
通过从服装设计基础知识着手,使学生从美学的角度认识、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
(2)中外服装史
通过对中国先秦、唐代、明清、近代、外国古代、中世纪、近代、现代服装这几个时期的服装介绍,图文并茂地叙述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服装变迁,展示了各历史时期人们的服饰风貌。
(3)服装配饰与配件
服饰配件包括了所有与服装有关的配件设计、配件搭配、服装装饰、色彩搭配以及着装心理和着装方式。要求学生掌握服饰配套的基本原理、基本原则,并通过服饰与人体体形、肤色、个性、社会属性等方面的分析,掌握款式与人体配套、色彩与人体配套、配件与服装配套、以及种类服饰的穿着方式,运用这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并在设计中加以应用。
(4)计算机款式设计
以案例设计未教学模式,利用电脑所带来的全新视觉形式、全新的视觉要素来巩固构成法则、色彩配置、图形创意等知识,既延伸了传统设计基础的学习,也照到了基于电脑平台之上的视觉审美观。将电脑技术介入专业设计课题当中,使设计理论、艺术审美与电脑技术和谐地、完美地相互利用,这样可以使电脑辅助设计与传统设计教学两者融为一体。
(5)服装设计创作
本课程直接以服装设计创作这一业界主流的研发平台为基础,在纵向上,对专业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链接和支撑作用;横向上教学与成衣市场发展、产业标准规范、岗位实际环境相对接,重中之重是通过“顺应市场,对接企业,转化产品”实现基础理论与技能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,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。
(6)服装立体裁剪创作
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成衣整体造型和板型的理论知识和创作能力;能够解决服装部位(身、领、袖)立体造型难题的动手能力;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相结合,调动学生的设计、打扮打板、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,为个性化设计创作教学培养提供了空间。
(7)服装工艺实训
本课程是服装设计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,根据《国家职业标准》对服装制作中级和高级技工的职业资格要求,从工业打板、批量裁剪、缝制流程三个工序进行基础实操训练。以运动装、衬衣、女西装、旗袍等原型规格为案例教学模式,训练学生动手制作并系统地了解服装的结构。
(8)服装CAD
服装CAD已充分应用于服装制板、样板缩放、排料、试衣、设计等环节,并能与服装CAM制造系统相联结,达到自动化生产,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快速反应能力,避免了人工因素带来的失误和差错,提高了产品质量,各种CAD系统虽然工具图标及操作方法不同,但其设计、构思原理均大致相同,所以服装CAD在服装企业中得到快速的普及。
2、选修课
(1)摄影基础;(2)网络营销;(3)体育等任选课。
3、主要实践环节
学期 | 主要实践内容 | 备注 |
一 | 素描、色彩实训 |
|
二 | 裙裤设计与打板实训和制作工艺实训 |
|
三 | 西装礼服设计与打板、立体裁剪创作和制作工艺实训 |
|
四 | 服装CAD、立体裁剪创作和服装工艺制作实训 | 中级技能考核 |
五 | 运动装创意制作实训 | 高级技能考核 |
4、推荐使用教材一览表
推荐使用教材一览表
序 号 | 课程名称 | 教材名称 | 作者 | 出版社 | 出版 时间 |
1 | 服装设计原理 | 杨永庆 张岸芬 |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| 2006 | |
2 | 色彩构成 | 色彩构成 | 赵国志 | 辽宁美术出版社 | 2004 |
3 | 服装CAD | 服装CAD | 王家馨 | 高等教育出版社 | 2007 |
4 | 中外服装史 | 新编中外服装史 | 陈东生等 |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| 2007 |
5 | 制图与样板制作 | 服装制图与样板制作 (第二版) | 徐雅琴 马跃进 | 中国纺织出版社 | 2004 |
6 | 服装平面制板 | 服装平面制板 | 焦佩林 | 高等教育出版社 | 2003 |
7 | 服装配饰与配件 | 新编服装配饰学 | 陈东生 王秀彦 | 中国轻工出版社 | 2004 |
8 | 服装结构设计 | 服装结构设计 | 张岸芬 | 中国轻工出版社 | 2008 |
六、全学程教学周数分配
全学程教学周数分配表
学 年 |
学 期 | 课 内 教 学 |
考 试 | 入军 学事 教训 育练 | 实 习 实 训 | 社 会 实 践 | 毕 业 作 品 | 毕 业 教 育 |
机 动 |
小 计 |
第一 学年 | 一 | 16 | 1 | 2 |
|
|
|
| 1 | 20 |
二 | 18 | 1 |
|
| 1W |
|
| 1 | 20 | |
第二 学年 | 三 | 18 | 1 |
|
|
|
|
| 1 | 20 |
四 | 18 | 1 |
|
| 1W |
|
| 1 | 20 | |
第三 学年 | 五 | 8 | 1 |
| 5 |
| 4 |
| 2 | 20 |
六 |
| 1 |
| 14 |
|
| 1 | 2 | 18 | |
合计 | 78 | 6 | 2 | 19 | 2W | 4 | 1 | 8 | 118 |
七、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进程表
类 别 | 序号 | 课程名称 | 学 分 | 学 时 数 | 考核 |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| ||||||||
总 计 | 理 论 | 实 践 | 考 试 | 考 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||||
18 | 20 | 20 | 20 | 20 | 20 | |||||||||
实际上课周数 | 16 | 18 | 18 | 18 | 8 |
| ||||||||
公 共 基础 课 | 1 | 思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 3 | 48 | 36 | 12 | √ |
| 3 |
|
|
|
|
|
2 |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 4 | 72 | 52 | 20 | √ |
|
| 4 |
|
|
|
| |
3 | 形势与政策 | 1 | 16 | 16 |
|
| √ | 讲座 1-4学期 | ||||||
4 | 大学英语 | 8 | 136 | 136 |
| √ |
| 4 | 4 | 选修 |
|
| ||
5 | 大学体育 | 4 | 68 | 8 | 60 |
| √ | 2 | 2 | 选修 |
|
| ||
6 | 计算机应用基础 | 5 | 80 | 32 | 48 | √ |
| 5 |
|
|
|
|
| |
7 | 大学语文 | 2 | 36 | 36 |
|
| √ |
| 2 |
|
|
|
| |
8 | 就业与创业 | 2 | 32 | 16 | 16 |
| √ |
|
|
|
| 4 |
| |
9 | 军事理论 | 1 | 18 | 18 |
|
| √ | 讲座 | ||||||
小 计 | 30 | 506 | 350 | 156 |
|
| 14 | 12 |
|
| 4 |
| ||
职业技术基础课 | 1 | 素描(人体模型) | 2 | 32 |
| 32 |
| √ | 2 |
|
|
|
|
|
2 | 色彩构成(童装) | 4 | 64 | 32 | 32 |
| √ | 4 |
|
|
|
|
| |
3 | 中外服装史 | 2 | 32 | 32 |
| √ |
| 2 |
|
|
|
|
| |
4 | 设计构成(款式手绘) | 4 | 68 | 18 | 50 |
| √ | 2 | 2 |
|
|
|
| |
5 | 服装设计原理 | 2 | 36 | 36 |
| √ |
|
| 2 |
|
|
|
| |
小 计 | 14 | 232 | 118 | 114 |
|
| 10 | 4 |
|
|
|
| ||
职业技能实训课 | 1 | 军事技能 | 2 | 2W |
| 2W |
| √ | 新生入学军训 | |||||
2 | 中高级技能鉴定 | 2 |
|
|
|
| √ |
|
|
|
|
|
| |
3 | 服装款式电脑设计 | 18 | 312 | 78 | 234 |
| √ | 4 | 4 | 4 | 4 | 4 |
| |
4 | 服装贸易 | 4 | 72 | 18 | 54 |
| √ |
| 2 | 2 |
|
|
| |
5 | 运动力学实验 | 6 | 108 |
| 108 |
| √ |
| 2 | 2 | 2 |
|
| |
6 | 结构设计与打板 | 10 | 180 | 45 | 135 |
| √ |
| 2 | 4 | 4 |
|
| |
7 | 服装制作工艺实训 | 12 | 212 | 53 | 159 |
| √ |
| 2 | 4 | 4 | 4 |
| |
8 | 立体裁剪设计创作 | 10 | 176 | 44 | 132 |
| √ |
|
| 4 | 4 | 4 |
| |
9 | 服装CAD | 4 | 72 | 18 | 54 |
| √ |
|
| 2 | 2 |
|
| |
10 | 物理性能实验 | 4 | 72 |
| 72 |
| √ |
|
| 2 | 2 |
|
| |
11 | 工程系统管理 | 3 | 52 | 12 | 40 | √ |
|
|
|
| 2 | 2 |
| |
12 | 毕业作品、实习 | 8 | 128 |
| 128 |
| √ |
|
|
|
| 8W |
| |
13 | 毕业顶岗实习 | 14 | 392 |
| 392 |
| √ |
|
|
|
|
| 14W | |
小 计 | 97 | 1776 | 268 | 1508 |
|
| 4 | 12 | 24 | 24 | 14 |
|
类 别 | 序号 | 课 程 名 称 | 学分 | 学 时 数 | 考核 |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| |||||||||
总计 | 理论 | 实践 | 考 试 | 考 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|||||
18 | 20 | 20 | 20 | 20 | 20 | ||||||||||
实际上课周数 | 16 | 18 | 18 | 18 | 8 |
| |||||||||
选修课 | 1 | 摄影基础 | 2 | 32 | 16 | 16 |
| √ |
|
| 2 |
|
|
| |
2 | 网络营销 | 2 | 32 | 16 | 16 |
| √ |
|
|
|
| 4 |
| ||
3 | 体育等校任选课 | 6 | 96 |
| 96 |
| √ |
| 2 | 2 | 2 |
|
| ||
小 计 | 10 | 160 | 32 | 128 |
|
|
| 2 | 4 | 2 | 4 |
| |||
总 计 | 151 | 2674 | 768 | 1906 |
|
| 28 | 30 | 28 | 26 | 22 |
| |||
课内理论教学总时数 | 768 | 公共课时数(350)+职业课时数(118+268)+选修课时数(32) | |||||||||||||
实践教学总时数 | 1906 | 课内实践时数(156+114+128)+职业实训时数(1776) |
八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
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
类别 | 学时及占总学时的比例 | 学分 | 占总学分的比例 | |||
理论 | 实践 | 合计 | 比例 | |||
公共课 | 350 | 156 | 506 | 18.9% | 30 | 19.9% |
职业技术基础课 | 118 | 114 | 232 | 8.7% | 14 | 9.3% |
职业技能实训课 | 268 | 1508 | 1776 | 66.4% | 97 | 64.2% |
选修课 | 32 | 128 | 160 | 6.0% | 10 | 6.6% |
总计 | 768 | 1906 | 2674 | 100% | 151 | 100% |
占总学时的比例 | 28.7% | 71.3% | 100% |
|
|
|